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要闻 > 首页头条
张家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扎实践行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6-08-08 09:51:00  点击数:

  本报讯(记者高振发、王雪威 通讯员时小杰、闫志刚)张家口市积极探索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根据不同问题性质,分别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函询等不同的处置方式,真正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廉政谈话、核实谈话、诫勉谈话110多件(次)。其中市本级开展24件次,涉及处级干部24人;党政纪轻处分447人,占处理人数的63%。

  “我就一个女儿,这几年没少给别人随礼,所以原本想给孩子办一个体面的婚礼。多亏县纪委在举办婚礼前对我进行了提醒,让我及时纠正了错误想法。”张北县一位局长刘某在被该县纪委约谈后感慨地说。

  据了解,张家口市突出早发现、早处置,综合运用信访举报、明察暗访、专项治理、档案核查、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拓宽问题发现线索渠道,紧盯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重要环节党员干部,坚持挺纪在前,动辄则咎,真正做到“正歪树、治病树”,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积极践行“第一种形态”。

  作为全省改进民主生活会的试点,张家口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在每次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都要围绕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年度综合考核、日常监督执纪,以及干部监督中核查干部档案、个人事项报告等方面的问题拉出问题清单。会上认真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该市还详细总结市委班子改进民主生活会方式的做法,现已全面向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推开。

  在党员干部触碰红线之前多吹“耳边风”。今年4月,张家口市委、市纪委主要领导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存在薄弱环节、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的4个县(区)主要领导进行集中约谈,真正把党员干部“纪律保健”做到位,彻底解决“亚健康”问题。同时,该市纪委把谈话函询作为线索处置的重要方式,制定出台《规范谈话函询处置程序的暂行规定》,对谈话函询工作作出制度规范,通过谈话函询,做到有苗头就提醒、有倾向就纠正、有反映就处置,让“猛击一掌”“大喝一声”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该市纪委在实际中持续践行提醒教育日常化。目前,已实现纪检、监察、新闻同步传播,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辐射面;强化“廉政博报”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使用,受众达8000多人;开展廉政公益广告、微电影创作征集活动,精品剧目在市电视台及主城区主要街口LED显示屏展播;在《张家口日报》开设“张垣清风”纪检监察专版,展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经验亮点;依托6个市级以上廉政教育基地,开设党章党规党纪主题展,先后组织6000多名市县党员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

版权所有: 中共张家口市纪委 张家口市监察委员会 E-mail: zjksjwxcb@163.com
冀ICP备13019057号-2 Tel: 0313-8081621 411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