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决定,今年4月至11月底,在全省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和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
基层"微腐败"呈现"小""多""近"三个显着特征。小,权力小,贪腐小;多,次数多、人数多、形式多;近,就在群众身边。相比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对身边的"小苍蝇"更介怀。
大家都听过讳疾忌医的故事,"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惩治"微腐败",犹如"疾在腠",这个时候"治病"最及时、最有效。
基层"微腐败",多发生在关系民生等问题,实施者多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他们权力不大,与"大老虎"不同,但"微腐败"的不良影响却与"大老虎"绝无二致。
基层"微腐败",毁的是干部的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努力,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手握权力之后,心理防线渐松,吃吃饭、唱唱歌、喝喝酒,自认为"无关紧要",殊不知"万事开头易",一旦思想上松懈,就像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自觉中断送自己的前程。
基层"微腐败",伤的是群众的心。"微腐败"的发生多与群众利益有直接关系。在扶贫资金、惠农资金上"雁过拔毛"、虚报冒领、克扣侵占,在救济补助、社会保障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与民争利,在为民解难、为民解困上推诿扯皮、应付了事。殊不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微腐败"失去的是民心,损害的是党员形象,动摇的是党的基础。
基层"微腐败",损的是国家的本。"微腐败也能成为大祸害",因为它覆盖面广,涉及面深,而且形式多样,它发生在群众身边,甚至群众身上,群众听得见、看得到,引发的是基础矛盾,甚至群体事件,伤的是基层群众的感情,影响的是政府形象,损害的是党群关系,破坏的是基层政治生态,很有可能影响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老虎""苍蝇"一起打,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期待。不管是基层执法单位、窗口服务单位还是村官、乡镇领导干部,虽然职位不高,但是他们是落实国家和党的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惩治基层"微腐败", 群众"身边的腐败",不仅必须,而且急迫。
惩治基层"微腐败",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权力形成有效监督;完善信访举报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监督作用,拓宽信访渠道,创新信访方式,对基层干部实行动态、实时监管;完善政务、财务、工程项目公开机制,对涉及惠农资金、惠农补贴、基建项目等方面,实行全面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信访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让"微腐败"再无藏身之处。
惩治基层"微腐败",要在责任落实上紧标准。惩治"微腐败",重在"微权力".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以"微腐败"倒查"微权力".
治理"微腐败",管住"微权力",是对党员干部的提醒,是对基层群众的保护,更是对社会体制的敬畏。杜绝"微腐败",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