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播报 > 要闻要论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对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杨英杰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6 20:37:17  点击数:

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浮式平台总长72米、型深33米、型宽80米,搭载目前国内最大浮式风电机组,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空白,对我国海上风电迈向深远海具有重大意义。图为“扶摇号”从广东省茂名市广港码头拖航前往罗斗沙海域进行示范应用。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列为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如何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推动工作?如何坚持二者相结合?本网就此推出访谈——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增强精准性、实用性

记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把握,又汲取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如何理解这一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杨英杰: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做好经济工作乃至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基本遵循。

坚持目标导向,就是以实现目标为方向,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行。坚持目标导向是对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时代形势和条件变化、具体国情和发展水平变化,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制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客观实际、富有感召力的发展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发展突破口,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在破解问题中推动事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就是要在实现美好理想的方向、道路和任务中,不断地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就是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越来越紧密结合起来的历史。改革开放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同时,党中央不断适时提出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指引努力方向,提供精神激励。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达成目标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二者统一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实践证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就能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过程中既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增强精准性、实用性,有效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记者:在您看来,新时代这十年来,我们是如何通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来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

杨英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反腐败斗争为例。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谈及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社会毒瘤、生死存亡、亡党亡国、不堪设想、霸王别姬这样的词,不仅仅是注意到了党内腐败问题的严峻复杂,更是看到了腐败伤害的是民心,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奋斗目标是完全相悖的。

十年磨一剑,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党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可以说,反腐败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将我们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砥砺淬炼得坚强如钢,使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得以始终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再看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是为历史、为未来去做的大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同时,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奇迹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丰富实践中孕育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在求真务实中发现问题,在独立思考中分析问题,在坚持真理中解决问题

记者:《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坚持目标导向要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此,应如何理解?这对领导干部坚持目标导向有怎样的启示?

杨英杰:我们党坚持目标导向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通过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计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坚持目标导向的具体要求。

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体现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既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又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从而实现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制定和落实服务于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体现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既系统全面谋划各个领域的工作,又重点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明确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体现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问计于民和顶层设计相统一,作出的重要部署都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坚持目标导向,就是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开展工作,始终在目标指引的方向和道路上持续奋进。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形成合理的目标层次,既防止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又防止不思进取、唾手可得。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把局部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的总目标主动对接、主动对标对表,努力增强行业目标、部门目标、区域目标与国家发展总目标的匹配度和契合度,使各项工作紧扣党中央提出的既定任务展开并推进。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落实方案,更好地谋划工作内容,安排工作顺序,确定时间节点,把握工作期限,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地开展和推进。此外,还要经常对照蓝图和既定任务,不断检视自身工作,偏离正确方向或道路的事情坚决不做,停滞或放缓前进步伐的事情坚决不做,背离或妨碍实现美好理想的事情坚决不做,一旦发现出现这样的情况要立即纠正,确保工作不跑偏、不懈怠、不走样,始终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坚定前行。

记者: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您认为领导干部应如何提升相关能力本领?

杨英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其中“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实际上就包含了领导干部如何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即在求真务实中发现问题,在独立思考中分析问题,在坚持真理中解决问题。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只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因为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才是人民群众所吁所求盼望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可以说,如果不深入一线,而是作风漂浮,走马观花,甚至纸上谈兵,靠拍脑袋决策,是无法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也就无法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发现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还需要认真深入地分析问题,这就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来自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领导干部独立思考的能力之高下,取决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程度之高低。领导干部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可以不断提升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为做好工作深思深察、尽责尽力、善作善成。

有了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有了通过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科学的分析,接下来就是要敢于坚持真理,坚持通过科学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将新问题的出现作为新发展的方向、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用32个字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居于第一条,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敢于坚持真理,才有敢于解决问题的底气。因为坚持真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深刻把握“三大规律”的历史自觉,始终保持走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主动,这深刻地体现了问题导向;因为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立党兴党强党的头脑清醒,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这深刻地体现了目标导向。没有坚持真理的定力,就不会有对理想矢志不移的坚守;缺乏坚守理想的毅力,也不会有对真理一以贯之的定力。百年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靠的就是始终保持对真理的坚持和理想的坚守。

既以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激发强大动力,又以求实的精神和韧劲真抓实干破解难题

记者:您认为领导干部应如何理解并统筹协调好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战略和短期目标,找准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把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落到实处?

杨英杰:领导干部要做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分别做到上述坚持目标导向和坚持问题导向的各项要求,更要增强统筹兼顾能力,做到“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针对问题、又紧盯目标,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向着既定目标不断砥砺奋进。尤其当前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统筹协调好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战略和短期目标,找准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抓住牛鼻子,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下和今后一个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我们要按照这一逻辑、这一节奏、这一目标且行且进、稳健运行。

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势必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必然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要加快提升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当前某些发达国家正处心积虑强行与我国脱钩,特别是高科技脱钩。近日,美国将所谓《芯片和科学法案》签署成法,其中所包含的限制中美正常科技合作的条款,胁迫芯片企业选边站队,反映出浓重的零和博弈思维。一方面,我们应通过外交渠道、贸易合作方式力求解除脱钩威胁;另一方面,还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做好哪些事情?当前牵一发而动全身者,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二是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稳就业保民生,要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障碍性因素,真正调动市场活力。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构建更为广大的“朋友圈”,通过强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意愿,打破某些国家脱离全球化发展大势、违背市场主体利益的脱钩企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是经济发展强筋健骨的根本。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也要看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很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都是倒逼出来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在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一方面,要抓好主体,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要制定更富于针对性的人才发展战略和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另一方面,要突破制约,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提出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强调必须“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要建立与新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已经积累的雄厚科技实力转化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的“内力”,以改革的强劲动能大幅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版权所有: 中共张家口市纪委 张家口市监察委员会 E-mail: zjksjwxcb@163.com
冀ICP备13019057号-2 Tel: 0313-8081621 411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