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北宋书法家米芾出任江苏安东知县,主政两年,多有惠政。期满离任时,乡绅百姓略备薄礼为他送行以示感念,米芾一一婉拒,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他发现自己常用的一支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汁,便让家人把砚台、毛笔洗干净后,方离开县衙。米芾临池洗墨,不带走安东的一点儿墨汁,清清白白上路,一时间传为佳话。
平时也喜欢写写画画的我,一直被米芾的品性与操守所折服。他公私分明的原则、坚守底线的自律、清廉为官的风范,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学习工作的典范。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村里的会计,母亲是赤脚医生。记忆中祖上没有什么名人,也没有成文的家教家训世代流传,但家中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一些朴素的言语,简单平凡却不乏大道理,让我在无形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条件甚是艰苦,我们姐弟四人都要上学,家里负担很重。每到交学费的时候,父亲便会把家里刚收的玉米和葵花籽卖掉,把钱有零有整叠好,用粗糙的手交给我们。作为会计,他总能把账目做得井井有条,每一分钱都记得清清楚楚。父亲崇尚诚实清正的处事哲学,也无时无刻不在熏染着我们。记得我上小学时弄丢了一支笔,怎么也找不到,情急之下便偷拿了同桌的笔以解燃眉之急,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后,严厉地批评了我,亲自带我将笔送还给同桌。我的母亲更是朴实善良,每当有村民生病拿药,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放下手里的活,哪怕是在吃饭睡觉,也会第一时间出诊,一些邻里乡亲为了感谢母亲,有时拿一些稀罕的东西送给母亲,但总是被她婉言谢绝。父母经常教导我说:“做人要诚实本分,不偷不占,不能做任何损人利己的事”。
如今我成为了一名公职人员,原生家庭的熏陶教育使我一直恪守着本分做人、规矩做事的人生信条,父母的谆谆教导始终提醒着我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正直守信,不能有任何偷奸耍滑、贪占小利的僭越行为。现在的我也在用行动无声地教育感染着我的孩子,因为我坚信只有健康、清廉的家风世代相传,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到正确光明的人生方向。(袁彪 作者单位:张家口开放大学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