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县纪委监委开展的廉洁家访中,我收到了一个很特殊的礼物——《红色家规》,我带着对革命前辈的钦佩,和一颗学习前辈们如何齐家的心,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书中讲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家风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这是毛主席的“家风三原则”。毛泽东同志对待子女向来严格,他对子女们的要求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1947年10月8日,他在给毛岸英的信中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作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教育子女和平常百姓教育子女是一样的,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要贪慕虚荣,唯一的区别就是更加严苛。毛岸英十分珍视父亲在这封信中关于人生、事业的教诲,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严格约束及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家庭生活中,刘少奇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以严明的家风,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在工作和生活上,他十分注重公私分明,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尤其注意这一点,坚决反对搞特殊照顾。他曾经对子女就读学校的老师们说:“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照顾他们,那样对他们没有好处。”刘少奇的二儿子在苏联留学期间,因为和同学关系不大融洽,提出要转系甚至调换学校的要求。针对儿子暴露出的思想问题,刘少奇没有迁就,而是即刻写了几封回信,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同时提出殷切希望。通过耐心地教导,教育儿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直至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自古清风传家久,从来爱家需严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子女留下的传家之宝,是厚德立家、勤俭持家、书香传家的红色家规和优良家风。毛泽东的“四不主义”、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等等,都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他们对子女从严教育、育德育才,对爱人夫唱妇随、共同进步,对亲友公私分明、坚持原则,在家庭教育上防止一切特权思想、享乐思想、个人主义,并且引领子女勤奋刻苦、追求真理,树立远大理想、不断自我改进,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力量。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家庭,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的言行。因此,我们更要自觉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家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好家人的榜样、孩子的老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切实做到修德修品并重,言传身教同行,主动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标杆,以良好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感染和引导家人,帮助子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