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这是印在《追问》这本反腐纪实文学封面上的两句深深的追问。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我就被丁捷这位作家写的这本书深深吸引,怀着对书里众多落马高官的归零人生的探究,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20多万字的口述纪实小说。掩卷深思,感触良多。
《追问》可以说是当代的“罪与罚”,是一部摒弃说教的人文反腐教材,是一部与“落败者”正面交锋的心灵碰撞实录,更是一部哲思蕴含于理性追问之中的“醒世恒言”。全书通过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还原他们从违纪到违法的过程,深刻揭示了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是一本党风廉政建设的鲜活读本。正如作家二月河在序言中所言:“以纪实文学,与一群腐败官员正面交锋,需要勇气、血性和担当,也于人、于己、于公,于私、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
书中涉及多名级别甚高的官员,《危情局》中的副市长,《最后华尔兹》里的正部级高官,《无法直立》中的市委副书记,《暗裂》中的高校党委书记、双学科教授……这些人物或男或女,或正部级,或正副厅级,或在地方党政机关,或在省属实权部门,或在高校,或在国企,他们来自不同岗位,起点有别,际遇各异,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他们没有掌握权力的时候,大都算是能力超群的精英,可一旦拥有了权力,就放松了警惕,走上了歧途。他们的故事一波三折,他们的心路历程令人震惊,他们的结局令人五味杂陈。书中描写了他们艰苦奋斗的青年、贪图享乐的中年、凄凉惨淡的晚年,从而告诫读者,若只顾追求权力而罔顾道德修养,是十分危险的。
一个个案例给人以深刻警醒,“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这是作者丁捷在书中写的一句话。《暗裂》中一位名牌高校党委书记、“双学科”带头人,与作者敞开心扉,说道:“我像一台配置较高,价格不菲的宝马,快速行驶在阳光大道上。但是,我有内伤,里面某些零件,比如发动机核心有问题,没有及时维修保养,一直不停地沿着高速向前跑,最后跑偏了、翻车了。”“党委书记任上的几年,尤其是后两年,随着白天演技的日臻完善,黑夜我抓紧时间肆意妄为,征收权力的租子。”《曲终人散》中的国企老总这样说:“我在集团内逐渐打造出一支强势的‘私家军’,后来形成了个人力量‘一面倒’,我的人占绝对优势,集团内部失去了制衡,想不任性都不行了。我把国有单位打造成个人帝国,严重挑衅党的组织原则。这真是一种血的教训,我悟过来时已经太晚。”曾经的国企老总与作者坦诚相待。
读完这本书,心情很沉重。“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直到身陷囹圄,方才明白所有的获得都必须偿还。这本小说就像是一面镜子,一块人生路上的警示牌,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套近乎、施与小恩小惠,要保持应有的敏感与警惕。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公事只能公办。行使职能权力,绝对不能掺杂私心,要在思想上始终高度警惕,严格遵守党规党纪,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