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纸家书,寥寥数语,寄托着革命先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见证。最近,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了《百年红色家书品读》,重温了中国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百年红色家书品读》精选了60余封含义深刻、情真意切的红色家书,以及革命前辈给同道师友的书信和自述随笔,以信仰如铁、忠贞爱国、责重山岳、修身正己、琴瑟和鸣、深情厚谊、舐犊情深等7个栏目,帮助党员干部研读红色家书的同时,深入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倍感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牺牲,年仅25岁。他在牺牲前给爱妻的遗书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从陈觉烈士的遗书中,我们依然被他的家国情怀、对党的信仰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所打动。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却始终坚信革命能够胜利,坚信未来的幸福生活一定会到来。“我们的遗志”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从烈士的红色家书中获取信仰的力量,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成为激励在新征程上奋力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平生对于过去的失败,绝不懊悔;未来的侥幸,绝不强求;只我现在应做的事,不敢稍为放松,所以免去许多烦恼。”这是何叔衡在给义子何新九的信中写的话。这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娓娓道来,蕴含着激励与教诲:要积极面对人生,路在脚下,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对于自己走过的路,无论成败,都不应该后悔。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踏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我想,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品读这些红色家书, 我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党性进一步得到增强,也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革命先烈红色基因,主动担起时代重任,注重培育良好家风,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荣职责,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