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圈、娱乐圈、朋友圈、校友圈、老乡圈……套用一个俗套的句式: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圈子。如今,圈子却有被“玩坏了”的节奏:巡视组点名批评广西、四川、江苏、河北还被指存官场“圈子文化”。
官场的“圈子文化”由来已久,一般是以一有权人物为中心,以其势力范围为半径,跟圆规画圆那样一旋转,一个小“圈子”也就形成了。官员都有各种复杂的关系,因此官场中的小“圈子”皆有交集,众多的官场小“圈子”也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圈子”。
有圆、有圈子对内要有向心力,对外产生离心力。官场圈子“向心力”来自何方?来自结成利益集团之后获利能力的提升,来自每位“圈中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求官的得官,求财的招财,求庇荫的找到大树,各得其所。只要是“圈子”中的人,一切行事都在法律法规的运行之上,“权力”就是规矩,“关系”就是法律,只要你遵从中心权贵的规矩就行官场圈子最常干两件事:带病提拔、官商勾结,前者损害党纪政纪,后者涉及职务犯罪、危及市场公平,为法治社会所不容。离心力则直接表现在对“圈外人”的排挤、打压上,造成官场倾轧,互相拆台。
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一旦进入某个权力做媒、利益媾和的圈子,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关系,树倒了,猢狲未能安然散去。受到党纪国法清算时,“一锅端”现象不是个别。一个官员倒下,秘书、情妇、司机纷纷落马,教训殊深。人不能不进圈子,但不能乱进圈子,小心“圈子”把你圈进去。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笔者认为,只要把权力装进了法治的“笼子”,“圈子文化”就难以形成,原因很简单,因为权力在笼子里关着,不可能带来灰色利益了,没有了利益,也就没有了“向心力”,圈子就难以形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维构建起我们的官场,不留任何死角,一切工作都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在党中央高举反腐大旗、全力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官场“圈子”早晚会被土崩瓦解,被改革充于历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