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文化 > 廉史镜鉴
莆田出卜死 不如仙游出郑纪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7-07 10:27:00  点击数:

  “莆田出卜死,不如仙游出郑纪”,这民谚自明代以来,一直在莆仙民间流传,长久不衰。意是明代莆田县虽官员出不少,但不如仙游县出一个郑纪,能为家乡减赋三年。当时莆田县虽有六部占五部之说,先后出过15个尚书,但都比不上仙游县出的尚书郑纪,他贵在身居京城,心系故土,一直关注家乡父老乡亲的疾苦。

  史载:郑纪,字延纲,号东园,明正统五年(1440),出生于仙游度尾屏山一户农家。其小时家境清贫,却十分好学,由于其“经史贯通,文辞娴熟”,参加考试,相继中了秀才、举人和进士。他先后经历明英宗、宪宗、孝宗三代,被称“三朝元老”、“经济名臣”。其贵在关心民瘼,据说明初仙游县人丁有6500余户,但因朝政腐败,加上天灾人祸,到明中期,全县只剩1000多户,可是朝廷仍按原6000多户征税摊役派粮,户负担加重数倍,群众苦不堪言,再加连年闽中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郑纪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上疏,向孝宗皇帝反映仙游“山枯栽松柏,人穷吃山莳”的困境,要求减赋。刚好皇帝母后贵体有恙,皇上甚忧,郑纪察颜观色,借机向其宣传推荐九鲤湖神仙灵验,建议能派太监前往代询诊,并实地考察仙游灾情,帝听言之有理,果然恩准。郑纪同皇上贴身侍从太监王公一道择了黄道吉日前往仙游,代君祈梦。

  为让太监更实地了解乡亲困境,郑纪精心思虑,采取绕道带往九鲤湖,他先引轿夫路从兴泰(游洋、石苍等)往凤山,再至自己老家屏山。沿途皆是深山密林,一是山高路险,举步维艰。太监问怎么路这么难行,他以古语“山险出神仙”、九鲤湖神才灵进行解说。太监乘轿,经山路险恶,郑纪请轿门打开,让太监眼望上悬崖下深渊,前陡坡后峻岭,看得浑身打颤,直观感受这儿寸步难行的山乡,路经平地即请轿门关起,让太监闭目养神,好好休息。二是山路遥人烟稀,食宿皆难。深山只好住茅棚,缺粮只好吃山莳。这让太监实地体验仙游民间多艰。

  山村的山莳和山薯近似,山薯能食,山莳(游洋等兴泰人俗称为厨唐,旧时用于染布)不能食,味极苦涩。郑纪自己吃山薯,太监辨不清就吃山莳。太监问:“这什么东西,真难下口?”郑纪解释道:“这种食物叫山莳,仙游人一年到头当主粮,穷的人家连这山莳都吃不饱。”太监听着,就藏起两个备带回京。

  太监问:“为何人烟这么稀少?”郑纪则见机介绍:“洪武年间,仙游人口有6000多户,因地荒人穷,至今逃得只剩下1000来户,而捐税却按原户数征收,再加饥荒,群众不逃走还能有活路吗?”一席话,直说得太监只是摇头叹息。

  接着,郑纪就带太监一起去钟山九鲤湖,按习俗,太监一同虔诚沐浴焚香拜仙,慎重祷告太后治病之事。太监因长途劳累,当时困梦时,竟酣睡如泥,鼾声如雷。翌日一早,郑纪就对太监讲:“昨夜梦见仙公,说是太后的病无妨,回京之时,便会痊愈。”太监听着,似是顺水推舟,爽直地说:“是的,本官也是如此梦的。”

  等到返京,太后的病确早已痊愈。她本来只是偶遇风寒发烧,不知是太医精心诊治,还是仙梦灵验。太监把祈梦之事复奏皇上。孝宗非常高兴,认为母后康复,实属九鲤湖神仙庇佑。

  正值皇上欢心,郑纪即抓紧同太监一起将所写的视察仙游奏疏呈上,力陈仙游贫困交加,务必减赋。皇上还试尝了太监带来的山莳,觉得又苦又涩,实难咽下,并让郑纪当面也吃一下。郑纪一边吃,一边流泪,皇上问:“贤卿你自幼惯食此物,今日食来,为何落泪?”郑纪胸有成竹答道:“臣今食之,便想起家乡父老乡亲一年到头以此为粮,不免伤心落泪。”皇上听了,深受感动,便命户部立即减免仙游三年田赋。仙游人民获悉,无不欢欣称谢。

  而同仙游一样贫困的莆田县,却没法得到减赋。于是莆田人心里失去平衡,认为本县在京做官的那么多,还不如仙游一个郑纪能说动皇帝。故遗憾地说:“莆田出卜死,不如仙游出郑纪。”此乃民间对清官的公正评价和深情缅怀,实是用金钱都买不来的。

版权所有: 中共张家口市纪委 张家口市监察委员会 E-mail: zjksjwxcb@163.com
冀ICP备13019057号-2 Tel: 0313-8081621 411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