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征(1895—1985),民盟创始人、原国家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澜之妻。一生克勤克俭,相夫教子,是张澜的贤内助。
若按出身来说,刘慧征可谓出身名门,其父科举中过解元,后又被清政府派往日本留学,也算中西结合之家,照理这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应该看到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兴旺景象。然而,刘慧征一生都过着清淡的日子。她19岁出嫁,从此纺纱织布,相夫教子,过的是平常人家的妇道生活。
刘慧征在夫家不但主内,煮饭炒菜搞卫生,纺纱刺绣做女工;她还出外,小脚迈出家门,打猪草,干农活,一双小脚跌跌撞撞,在草丛里穿梭。有一幅画面印在当地人心里:这位小脚女人,常常赶着牛,迎着朝阳,去房前屋后放牧。
刘慧征丈夫是谁?是张澜。
其时,张澜是四川省省长。张澜当省长,不张扬,不放肆,不搞夫贵妻荣那一套。他在四川前后当了8年的官,素以清廉著称,被称为“川北圣人”。南充军阀石青阳居心险恶,想以反贪腐之名搞倒张澜,曾派人乔装暗访其家,见“环堵萧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转身去,又看到了张夫人刘慧征,牵着牛在田垄里一边牧牛,一边打猪草,身上衣如农妇,脸上汗如雨下。暗访者便以此回告石青阳,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
新中国成立后,张澜当上了国家副主席。开国大典前,张老还是一袭长袍,虽然干净却很老旧。周恩来跟他说,政府拨了服装款,嘱他穿一身崭新衣服站上天安门城楼,张老婉言谢绝了:“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他自费,赶制了一件布长衫。毛泽东看到他穿长衫,笑道:“表老,你太俭朴了。”随后也给张澜送去一身呢制中山装和大衣,张澜却将其藏在箱底,去世后由家人还给了国家。
进了北京城,当上了国家领导人夫人,刘慧征依然艰苦朴素,不改当年看牛嫂子品性。国家分配给张澜一座大四合院住,张澜又拒绝了。他自己选择,把家安在一处小小的老旧宅院里。刘慧征看上了房前屋后的空地,再当农妇——没法在北京城放牛,却可在这片小空地里种菜。种的是白菜萝卜西红柿,还有茄子辣椒雪里红,都是寻常百姓家的案头菜。
1955年,张澜病逝于北京,刘慧征向国家打了报告,不愿在北京吃闲饭,耗费国家资财,申请回四川。是年,她从北京迁到重庆,自此过着没警卫、没医护人员的平常生活,照顾她的是她的儿女。1985年,刘慧征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地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
张澜在晚清生活过,在民国生活过,在新中国生活过,他的人生可谓“步步高”,地位一次比一次高,权力一次比一次大,但他始终没有因权力和地位的改变而人品变异。张澜夫人刘慧征更是如此,无论是旧时代的官太太,还是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夫人,她的品德始终晶莹剔透、一成不变。
金子在华堂里发出光芒,在污泥里也同样葆有金子质地。青松在肥沃的土地上青翠挺拔,在严寒雪地里,不也同样富有青松气质?人品与制度并不生死对立,可比翼齐飞,人品也可超越制度与地位独自盛放。制度能让人普遍守规矩,有德性,因为制度让人怕——对制度,我心生敬畏;人品也能让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对人品,我尤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