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播报 > 要闻要论
利民之事 丝发必兴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7-04-01 09:08:43  点击数: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很多人熟悉的口号,如今又有了现实的版本。据报道,“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教育投入总计3430亿元。自2011年以来,该省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亿元,建成3000余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400余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49万个学生食堂,开创了一个“穷省办大教育”的新局面。

    办教育,钱从哪里来?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贵州的做法是,各级党员干部“勒紧腰带”,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一个财政穷省,贵州连续4年压减5%以上行政经费,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今年,又将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所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干部勤俭节约、减少公务支出,做的是“减法”,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发展民生事业,做的是“加法”。这一减一加之间,体现了务实为民的作风,也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现在,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民生事业也有不少短板要补。对不少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来说,压力确实不小,各种资金缺口也不少。怎么办?“等政策、靠扶持、要资金”没有出路,关键还得自己想办法、谋出路。干部省一点、苦一点、紧一点,节用以惠民,实干以解难,多多为民谋利,才能激发干劲,带领群众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只有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发展教育事业,对贫困地区来说,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方的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人力资源的升级和人才的培养。贵州省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下决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从根子上挖“贫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就是一个教育脱贫的好路子。“十二五”期间,贵州职业教育培养输送各类型技能人才130万人;全省脱贫的600余万人中,职业教育直接带动40万人。尽管各地的情况不同,但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加快脱贫、防止返贫,无疑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宝贵经验。扎扎实实把教育搞上去,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发展的重要根基所在。

版权所有: 中共张家口市纪委 张家口市监察委员会 E-mail: zjksjwxcb@163.com
冀ICP备13019057号-2 Tel: 0313-8081621 4113898